立秋时节,门头沟斋堂镇的灵水村弥漫着欢快的氛围;第二十二届秋粥节民俗活动盛大开幕;秋粥成为连接的纽带,生动地呈现了乡村文化的独到魅力;这一活动吸引了众多民众的目光。
秋粥节启幕
8月7日,正值立秋时节,灵水村秋粥节隆重拉开序幕。村中一口硕大的铁锅被放置在熊熊燃烧的柴火灶上,由五种颜色的米熬煮而成的粥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气。此次活动预定于8月10日落下帷幕,期间将推出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体验和原创主题表演。众多村民纷纷聚集在粥锅周边,满怀期待地盼望着品尝这道承载着传统风味的秋粥。
灵水村概况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于2005年成功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在明清时期,此地涌现出众多杰出人士,其中举人超过二十位,因而享有“灵水举人村”的美誉,成为北方乡贤文化的典范。村中流传的“灵水八德”村规民约,充分体现了村民的高尚道德品质。
秋粥节起源
秋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灵水八德”中的“共饮秋粥”传统。这一习俗相传已有300年的历史。最初,它旨在缅怀一位赈灾施粥的举人及其子。自那时起,每当立秋时节,村民们便会聚集一堂,共同熬制并共享粥食。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和村规。时至今日,这一传统依然代代相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非遗文化价值
灵水村的秋粥节已被列入门头沟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非同寻常,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目前,对其历史价值的挖掘工作正在进行,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这一传统民俗所包含的故事和深层意义。
文旅融合新范式
本届秋粥节着力挖掘举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秋粥节所蕴含的传统习俗价值,特别增设了举人市集以及非遗体验工坊。游客在品味举人粥之际,亦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斋堂镇将秋粥节与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活态化传承、产业化发展”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古村焕发生机
王国彪,斋堂镇党委书记,强调通过秋粥节这样的活动,那些沉寂的民间传统得以复苏,同时,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使得千年古村落重获活力,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灵水村秋粥节及其他传统民俗活动在乡村发展中持续产生的推动作用,社会各界看法存在分歧。我们衷心希望您能对本文给予点赞与分享,同时欢迎您在评论区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