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在上海举行首发式,并将参展上海书展。该作品凝聚了作者丁22年深入新疆的辛勤耕耘。它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理风光,还蕴含了丰富的丝路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新书首发沪上
8月7日,《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在上海举行了首发仪式,并且该书还将参与上海书展的展出。作者丁和表示,自从冯其庸先生委托他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西域之后,新疆便成为了他学术探索的时空走廊。该书以塔里木盆地为核心,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新疆丝绸之路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传承。
考察成果展现
丁和经过二十余年的深入探究,对楼兰故城、高昌故城等历史遗迹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石窟与壁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他引领读者踏过千年的岁月长河,生动展现了新疆丝绸之路的艺术风貌。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新疆独有的历史遗产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作者行摄经历
丁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拥有长达44年的摄影生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专注于对龟兹壁画的专题拍摄和研究。他曾耐心等待数十小时,使用大画幅胶片捕捉罗布泊雅丹地区与史书记载相吻合的日影,亦曾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地下室中记录下流落海外的新疆壁画残片。
文化传承意义
丁和提出,优秀的文化应得到忠实、深入地记录、研究和推广,尤其是传承和推广。他的追踪记录向公众揭示了壮丽的山河与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时纠正了对《西游记》中取经故事的一些误解,展现了玄奘作为坚定求道者的真实形象,这对于倡导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现实价值。
独特拍摄视角
人们通常前往新疆是为了欣赏自然美景,但丁和的摄影作品却专注于记录诸如高昌、交河等地的重要历史遗迹。他的考察行程覆盖了中亚五国以及印度等地,其惊险程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他拍摄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标,比如焕彩沟的汉碑,实际上在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底蕴解读
汪涌豪在最新著作的研讨会上指出,这些不常为人所知的地域,见证了民族间的紧密融合以及个体精神层面的成长,并共同构成了西域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丁和的记录工作,使得更多的人得以洞察西域文化的深层内涵。
你是否也对丁镜头捕捉的新疆丝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同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