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中动员百姓意义重大,宜昌大撤退纪念园见证民族救亡

抗战的关键时刻,将物资紧急转运至四川成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关键举措。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率领员工,在短短40天内实现了“宜昌大撤退”的壮举,成功将约十万吨的设备与器材安全运送至内地,这一壮举在国内外战争史上均极为少见。

时代危局

图片

1938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计划,随后华北、华东等地区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以及大量难民纷纷向四川西部迁移。然而,长江三峡段成为了他们前进的障碍,超过1500吨的轮船无法逆流而上。因此,人员和物资不得不在宜昌进行换船中转,导致宜昌地区短时间内人员和货物大量聚集,形成堆积如山的局面,诸多难题随之浮现。

民生担当

图片

民生公司位于抗日战争的后方区域,其拥有的船舶数量较多,因而成为了长江流域运输的主力。面对战时的紧急情况,总经理卢作孚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并率领员工们肩负起了抗战物资运输的重要使命。尽管船只数量有限,人员众多,但他们并未表现出任何退缩的迹象,而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全力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间紧迫

图片

卢作孚于1938年10月向蒋介石发送的电报中指出,务必在11月底之前完成运输任务,鉴于长江仅有40天的洪水期,洪水过后将进入枯水期,届时大型轮船将无法航行。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紧急抢运工作刻不容缓。

图片

转运难题

三斗坪因战时需求而形成了运输枢纽,该地成为物资的集散与中转中心。川江船只的构造与动力有限,能够航行至三峡的船只数量稀少,且运输能力有限。卢作孚紧急派遣人员广泛征集川江众多木船,以参与抢运工作,力求克服运输上的困难。

伟大奇迹

图片

经过连续40个日夜的不懈奋斗,滞留在宜昌的3万名人员已成功脱离危险,并被安全转移至四川。同时,大量积压的军工和民用器材设备也成功抢运出三分之二。宜昌的大规模撤退行动得以圆满完成,这一壮举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

后续影响

图片

广义而言,该次大规模的抢运活动自1937年下半年便已启动。经过40天的紧张抢运期过后,宜昌的撤退行动仍在进行中。在这过程中,民生公司以及码头工人、木船船夫、纤夫等群体遭受了重大伤亡,然而,他们完整的伤亡名单却难以寻觅。

末了,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宜昌大撤退”中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您有何感想?期待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共同缅怀这一段宝贵的历史。

图片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 渭南高级中学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关于站点

华龙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经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隶属于华龙区教育局。中心成立于2002年,坐落于华龙区核心区域(具体地址),占地面积XX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致力于为全区青少年提供课余学习、实践探索、兴趣培养的优质平台。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