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立后一事历来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郭氏虽为正室且育有皇子,却未能被册封为皇后;而刘娥虽无子嗣,却最终登上了皇后之位。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斗争与宫廷内幕?
郭氏未立之谜
郭氏身为宋真宗的正室,且育有皇子,依照常规,她本应被册封为皇后。但宋真宗却另有所图。他意图再次召回刘娥入宫,而郭皇后则成为了他计划中的绊脚石。此外,宋太宗的明德皇后李氏,亦即李太后,也曾试图对皇位继承施加影响,这一行为或许也对郭氏能否成为皇后产生了影响。
讨好李太后
宋真宗在即位之前,李太后曾力图将赵元佐立为皇位继承人。然而,真宗即位之后,仍旧对李太后保持尊敬。他在登基仅两天后便尊称她为太后,并且为她建造了新的万安宫。尽管李太后曾主导过一场政变,但真宗并未因此推迟封她为太后的仪式,这充分显示了其诚挚的心意。
刘娥晋升之路
宋太宗将宫女臧氏提升至不同职位,依次为御侍、县君、美人及贵妃。景德元年,宋真宗实力显著增强,计划在六个月内将刘娥从美人晋升为贵妃。然而,刘娥虽未生育,却连续获得封号。直至她“生”下皇子赵受益,她的境遇才有所改善。
立后争议不断
宋真宗得子赵受益,声称其出自刘娥之手,然而刘娥并未立刻被封为皇后。经过八十余年,宋哲宗欲立贤妃刘氏之子为后,却需广泛商讨。当时北宋的君臣普遍认为,刘娥之所以能被封为皇后,是因为她将宋仁宗认作己出。至于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在刘娥成为皇后四年后,才因疑似再生女儿而被封为才人。
大臣反对之声
李沆,最初反对立刘娥为后的宰相,于1004年去世。其后,接任的向敏中、寇准、王旦等多位宰相均持相同观点。他们认为刘娥出身低微,不宜成为皇后。在郭皇后去世后,宋真宗欲立沈才人为后,却因有人从中作梗,最终未能成行。
刘娥谦让背后
官方史书记载,刘娥素以谦逊著称,屡次拒绝被立为皇后。郭皇后去世后,后宫空虚,真宗皇帝有意立刘娥为后,但她坚决推辞。直至真宗皇帝下诏册封,宰相王旦却因病请假,刘娥对此心生疑虑,再次坚决辞让。这场立后之争,其中涉及的权力斗争与利益纠葛,实为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
众人普遍认为刘娥得以晋升为皇后,其背后关键因素是“移子”,抑或其中存在其他未为人知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