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31日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_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_第十一届

7月28日至31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在安徽省科技馆落幕。在这场竞赛中,浙江代表队表现出色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赢得了多个奖项。这些成果的背后,充分彰显了青少年在创新领域的雄厚实力,成为了一大亮点。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_第十一届_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大赛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组织了本次比赛,比赛被划分为32个不同的赛区。自年初浙江赛区活动拉开序幕,已有2000多名师生携带着600多件作品踊跃参与。经过初赛和复赛的严格选拔,浙江共有4支队伍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全国总决赛。本次赛事以“智慧、安全、环保”为核心理念,设置了“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大竞赛单元。

创意作品“科技改变生活”命题

第十一届_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_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创意作品单元集中探讨“科技改变生活”与“人机交流”两大核心议题。在“科技改变生活”这一议题中,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的陈浩然和郭后竺同学,凭借他们的《基于PLC控制的四轮驱动足球守门员训练机》项目,荣获了特等奖。这一项目的灵感来源于对日常足球训练的观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守门员训练中存在的诸多不便。该训练设备拥有四轮驱动和PLC控制技术,可在球场上灵活穿梭,显著增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和成效,这一显著特点正是浙江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得该顶级荣誉的关键所在。

创意作品“人机协作”命题

温州大学的研究员叶沈洁带领的团队,针对救援行动、太空探索等特殊场景以及婴幼儿群体,成功研发了《无重力条件下的便捷式输液装置》。该装置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输液对重力的依赖性,同时解决了携带不便的问题。此外,该装置在“人机协作”领域荣获二等奖。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浙江学子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科普实验单元成果

科普实验单元的主题被定为“未来太空车”。在浙江地区,参赛者们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对选材及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研究与探索。他们通过反复的优化设计和实验检验,最终在总决赛中实现了出色的表现。宁波市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的团队成功摘得二等奖,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团队亦荣获三等奖,这两项荣誉充分彰显了浙江省青少年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卓越的实力。

第十一届_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_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选手体验分享

参赛选手表示,他们在本次赛事中收获颇丰。陈浩然与郭后竺强调,项目从最初构想到最终成品,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提升。叶沈洁团队亦提及,在解决传统输液技术难关的过程中,他们持续查阅文献、进行模拟实验,成功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本次赛事让参赛者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提升了他们的操作技巧和创新能力。

大赛意义

浙江青年在全国舞台上表现优异,彰显了他们扎实的科学功底、敏锐的创新能力以及卓越的实践能力。这些成就既是个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也反映了浙江省在青少年科普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青少年在科普创新领域绽放光彩。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_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_第十一届

浙江代表队在未来科普创新竞赛中的表现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大家对他们能够取得的成果充满期待。为此,我们热切期望您能加入讨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我们同样欢迎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以便更多人共同关注这一热门话题。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