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税谈判已圆满结束,双方最终确定关税率为15%,这一比例远低于特朗普先前所提出的30%。这一结果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紧接着,特朗普在成功与欧盟达成协议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接下来他可能会采取何种策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关税战爆发
今年四月初期,特朗普启动了关税冲突,该事件影响范围广泛,连欧盟也受到了波及。特朗普指出,美国正面临贸易逆差问题,并认为美欧之间的合作并非实现双向利益,因此他坚决要求对欧盟商品征收30%的额外关税。面对这一要求,欧盟方面显然不予以认同,由此引发了双方的激烈争执。
艰难谈判
冯德莱恩带着欧盟成员国对关税减免的期望与特朗普展开谈判,然而特朗普并未动摇立场。随后,特朗普向冯德莱恩发出了邀请,双方在苏格兰就关税和贸易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谈判。在特朗普即将离开白宫之际,他坦言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仅为50%,面露严肃之色,外界纷纷猜测欧盟是否会做出妥协。
欧盟妥协
欧盟在无奈之中将10%的关税设定为最低门槛,鉴于其对美国市场的经济依赖程度极高。在经过协商后,双方同意将关税水平定为15%。尽管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但他仍坚持要求欧盟对美国进行6000亿的投资,并购买价值7500亿的能源产品。对于欧盟来说,这可能已经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目标转向中国
特朗普成功进军欧盟市场后,其目光转向了中国。然而,他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已不再像对欧盟那样自信。在年初,特朗普利用芬太尼问题对中国进行抹黑,并单方面实施制裁。对此,中国迅速作出反击,提高报复性关税。此举不仅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影响,还导致大豆出口受阻,商品价格飙升。
左右摇摆态度
在与中国进行谈判的关键时期,特朗普总统的态度显得反复无常,时而表现出友好的姿态,时而采取强硬的立场。这主要是因为他难以准确把握中国的立场,因此只能通过放宽对乙烷出口的限制、放宽对高新技术出口的控制等手段来作为谈判的筹码。然而,他又不能公开向中国示弱,因为这样可能会危及他的总统职位。
全球结算体系变化
特朗普面临更大挑战,全球美元结算体系正遭受冲击。欧盟转而采用欧元结算,中俄贸易亦以人民币结算,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在中美关税谈判前夕,特朗普可能私下作出妥协。不久后,中美将在瑞典展开第三次谈判,中国立场坚定,特朗普恐怕难以获得预期的利益。
您对中美本次磋商的预期成果有何看法?敬请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