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疯狂内卷,中产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学小众兴趣班?

面对普通家庭在为孩子选择常规兴趣班时的纠结,中产家庭已经开始关注那些较为冷门的小众兴趣班。这些小众兴趣班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它们目前又处于何种状况,以及面临哪些挑战?对此,我们将进行深入探究。

图片

小众运动初体验

图片

部分家长最初对非主流体育项目持有疑虑态度。例如,有家长认为网球受众较少,所需装备较为沉重,因而担心孩子因力量不足而难以掌握。凯妈妈的孩子凯曾尝试过足球等具有对抗性的运动,但由于其性格内向,不喜欢肢体接触,因此转而学习高尔夫。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通过比赛获得的成就感,凯现在对高尔夫产生了深深的热爱。

项目发展新态势

过去,高尔夫比赛在孩子中并不常见,上海地区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寥寥无几。然而,随着高尔夫运动成为政府支持的青少年体育项目,其优势逐渐被认可,不仅比赛机构数量增加,参与比赛的人群也显著增多。根据中国网球协会的统计数据,每周至少打一次网球的18岁以下青少年人数,从十余年前的3000人增长至目前的5万余人。

培训花费大不同

图片

家庭在培养孩子特殊兴趣方面的支出存在显著差异。凯妈妈透露,在孩子8岁之前,每年投入的高尔夫费用不超过10万元,而8岁之后,每年的费用大约在20万元左右。来自湖北的陈千一家,在网球培训方面的投入较为频繁,今年至今已花费大约8万元。千与妈妈认为,职业化训练和海外训练等因素导致了费用的差异,同时,费用的高低还受到地域和训练水平要求的不同影响。

图片

升学考量占比例

中产家庭让孩子学习小众兴趣,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凯妈妈期望孩子凭借高尔夫的特长来申请学校,而千与妈妈则认为孩子网球达到准专业水平或许能成为新的升学途径。张帆也表示,若孩子拥有乐器或体育方面的特长,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或许更容易受到名校的青睐。

图片

家长心态各不同

部分家长持平和态度青少年网球拍选择,凯妈妈的陪伴不因孩子是否成为职业运动员而有所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则期望子女走上职业化道路,例如千与妈妈便期望孩子能在网球事业上取得更佳成就。然而,大多数国内家庭目前仍处于关注孩子兴趣爱好的阶段。

兴趣培养新方向

图片

张帆提出,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乐器或参与体育活动时,不应仅限于追求“光鲜亮丽”的结果。他认为,孩子能够掌握一项艺术或体育技能,在相同条件下,或许在升学等方面能够获得更多优势。目前青少年网球拍选择,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去挖掘和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