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夜袭九龙岗煤矿!以少胜多如何提振抗日信心?

1939年,在淮南九龙岗煤矿周边,发生了一场夜间袭击的激烈战斗。新四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却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这一成果极大地提振了抗日士气。这场战斗的经过及其所蕴含的意义究竟如何?让我们一同回顾那段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日子。

日军侵占煤矿

图片

1938年6月,日军占领了淮南地区,并迅速接管了九龙岗煤矿。他们随即派遣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到矿区,加强了对矿工的监控,并利用当地的维持会来维持秩序。其目的是为了掠夺煤炭资源,以此支撑其侵华战争。《淮南炭矿案内》和矿业所周边的略图,都成为了他们肆无忌惮掠夺行为的直接证据。

图片

新四军的目标

新四军第四支队特务营在淮南铁路北端的重要城镇北炉桥东部地带实施了游击战术。他们承担着向定远、凤阳、怀远等区域发动游击作战的使命,其目的是为了阻断敌人通过淮南煤矿至津浦铁路沿线重要城市蚌埠的水上运输通道。九龙岗煤矿作为日军至关重要的能源基地,自然成为了新四军优先打击的目标。

获取关键情报

1939年4月,新四军四支队特务营营长李世怀与政委李世焱,借助地下情报网络搜集情报,发现九龙岗维持会内部有爱国人士。这些人士包括保长、维持会会长吴化育以及若干矿工。他们对日军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并表达了与新四军合作的意愿。经过细致的侦查活动,特务营成功获取了煤矿地区日军布防的具体信息。他们发现,日军的驻军人数不多,主要依靠伪军和矿警来维护当地治安。通过冒充维持会的身份,特务营获取了敌人巡逻的具体时间表以及兵力部署等关键情报。此外,他们还派遣了便衣侦察员对现场地形进行了详尽的调查。

精心战斗部署

图片

战斗部署被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旨在遏制大矿敌军主力的攻势,其次则是对小矿实施迅猛的攻击。营长承担起指挥防御部队的重任,而政委则领导着突击部队。如此清晰且周到的部署,为战斗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保障了新四军能够有条不紊且高效地抵御日军的防御策略。

突袭煤矿行动

4月30日夜晚,新四军特务营的精英部队,在维持会会长及矿工的引导下,无声无息地逼近了矿区。维持会成员以“常规巡查”为名,巧妙地转移了部分哨兵的注意力,并顺利开启了矿区侧门。新四军趁此良机迅速潜入,迅速制服了矿警,并切断了通讯线路,以阻断日军援军的到来。此次突袭行动高效且迅速,未与日军主力正面交锋,便迅速撤离。他们不仅带走了部分战利品,而且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新四军并未遭受任何人员损失,同时也没有触发邻近日军据点的警觉。

战斗重要意义

此次夜间袭击作为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实施的小规模突袭行动的典范,充分揭示了该部队运用“民众支持、精准情报、快速出击”的游击战术的独特风格。此次行动对日军在淮南煤矿的管控能力产生了冲击,削弱了日军对淮河煤炭运输线的控制力度,并且显著提升了敌后抗日战士及民众的抗日斗志和信心,充分展现了新四军在统一战线构建和敌后袭击作战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本次新四军夜间发动的攻击行动中,究竟哪个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诚邀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此外,敬请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

图片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