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汤关系新论引议论,英汉同源追溯或牵出中华史纲线?

近期,一篇在2007年发表的论文《与商汤关系新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该论文提出的汉谟拉比与商汤王之间不寻常的联系,以及对汉语起源的激进假设,确实引发了人们的震惊。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了疑问,认为文章的内容可能存在牵强附会的嫌疑。

教授论文称“汉谟拉比与商汤是同一人”引争议,网友评论该观点过于牵强附会__教授论文称“汉谟拉比与商汤是同一人”引争议,网友评论该观点过于牵强附会

文章核心观点

摘要显示,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源流追根溯源,汉谟拉比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个性特点与《史记》中记载的商汤王极为相似,这一新发现对于明确中华五帝、夏代以及商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言部分,作者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古代英国人的先辈可能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他们不仅在英语中引用了古代汉语的文献资料,而且基于这一推论,认为上古汉语可能是两河流域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由此推断,《汉谟拉比法典》所使用的语言可能与古汉语存在相似之处,进而推测汉谟拉比可能曾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

具体论证内容

在提及了汉谟拉比与商汤的成就之后,研究者们提出,《汉谟拉比法典》并非独立创作,而是由商汤下令,义伯和仲伯负责雕刻,用于记载苏萨城邦所获得的珍贵宝石的《典宝》。这一看法将汉谟拉比与商汤视为同一历史人物,为华夏、商、周的历史发展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尽管如此,这种观点在众多学者的眼中,似乎尚未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支撑。

文章的发表信息

澎湃新闻的记者经过深入调查,确认该文章发布于2007年10月的《武汉科技学院学报》,其作者为李荣建与吴彬华两位学者。李荣建教授属于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而吴彬华教授则服务于空军雷达学院。李荣建教授专注于人类古典文明的研究,并曾前往埃及和叙利亚深造,积累了深厚的外交经验,被誉为阿拉伯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

学报相关情况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曾以《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为名,自2010年起,随着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报亦进行了相应的名称变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在此过渡时期,学报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文章,该事件促使公众对学报的审核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网友的质疑声

众多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对文章内容表示怀疑,认为其论证显得牵强附会,同时他们还觉得文章中的论点与证据未能充分证明其学术严谨性。在历史学研究中,应当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史料作为支撑,然而,该文章所提出的结论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难以赢得公众的信任。

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此次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凸显了在学术领域必须坚持严谨的态度。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我们推崇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然而,这些观点和思路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若缺失这一基础,则可能陷入不受约束的想象之中,从而对学术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这一项充满胆识的学术假设,在历史学界的适用性问题上,各方意见存在分歧。我们热切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分享各自的看法,并且,我们也衷心邀请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予以传播。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