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联合国会议厅内,一场原本旨在和平解决争端的会议,却不幸遭遇了美国立场的突变。美国方面对中国提出了毫无根据的指控,导致双方陷入激烈的争执。这一戏剧性的场景,被全世界的观众共同目睹。
美方突然发难
在联合国会议进行过程中,原本旨在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会议氛围受到了干扰。美国代表在开场发言中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激烈批评,指出中国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的不妥之处提出了质疑。这种缺乏依据的指责很快引发了会议气氛的紧张,同时也吸引了各国代表对这场突然出现的辩论的极大关注。
中方有力反击
针对美国方面的不实指责,中国代表傅聪在会议中进行了强有力的辩驳。傅聪强调,美国自身尚未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此无权要求他国遵守相关法律。傅聪的反击使得美国的指控显得薄弱,并让全球观众目睹了美国在国际规则面前的矛盾态度,进一步揭露了谁才是真正维护国际秩序的真相。
美方再度歪楼
美国代表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对中国在南海的举动进行了尖锐的指责,认为其行为具有“侵略性”,并对所谓的“非法海洋权益声索”提出了疑问。同时,他们还提及了2016年的所谓“仲裁裁决”。这一裁决的合法性受到了中国及众多国家的普遍质疑。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对中国提出“违反国际法”的指责,进而维持其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中方再次回应
傅聪代表重新站起,对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辩驳。他着重指出,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稳固的法律基础。对于任何缺乏法律支撑的决策,我国始终坚持不予认同。此外,傅聪还提到,美国尚未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对其他国家的行动进行指责,这种立场显得尤为自相矛盾。傅聪指出,此次裁决实际上是一场美国幕后操控的政治闹剧。
美国丑恶行径
自2017年起,美国海军在南海地区实施了约50次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特朗普总统在位期间,此类行动共进行了28至30次。拜登总统继任后,该行动也进行了16次。同时,美国海军每年派遣的侦察机在南海的飞行活动亦十分频繁。2023年8月19日,美国“约翰逊号”驱逐舰擅自闯入我国西沙附近海域,这一举动对正在进行的我国海上军事演习产生了影响。此举明显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相关条款。
美国真实目的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频繁炒作,旨在首先限制我国的发展,视海洋为遏制我国发展的核心手段;同时,在菲律宾制造纷争的背景下,试图通过推销F-16战斗机等军售活动;另外,还意图维护其霸权地位,掌握南海这一全球重要海上交通线的决策权。除此之外,美国还频繁利用“人权”议题,试图塑造我国的不良形象。
对于美国此次行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公众普遍存在担忧,敬请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踊跃提出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