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性的少年军校品牌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活动被视为传播思想意识、培育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防教育以及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平台,目前多个地区正在积极寻求创新的发展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基层示范活动
校园之内,海军知识长廊与国防宣传专栏成为孩子们认识海军进步和国防知识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基层少先队及校外教育场所纷纷举办少年军校活动。例如,广州市少年宫以儿童为核心,依托社会力量协同、联合共建共育,有计划地推进相关工作。在2025年的暑假期间,共有100名学员参加了结合体验、教育与实践的国防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服务
广州市少年宫借助校外教育资源,为海军某部队举办的“海娃夏令营”提供支持。在夏令营期间,每个周末,少年宫内的少年军校学员们身着迷彩服进行学习活动。这种将校外资源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还为国防教育开辟了更宽广的实践空间。
课程编写工作
为了解决基层活动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主导开展了《青少年国防教育示范课例》的编写项目。在2024年,推出了“热血少年营”活动的试行规范与标准,首次制定了全国性的实践指导文件青少年成长问题,并附带了相应的实施指南,促进了这些活动与校园日常生活的融合青少年成长问题,为教育融合提供了明确的策略和思路。
队伍能力提升
中少中心对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推动业内教育培训及成果的交流。自2021年开始,中心持续举办“热血少年营”系列活动,与150余所青少年宫及活动基地建立联动。此举旨在通过增强工作者的教学技能,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国防教育服务。
思政融合探索
中少中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积极与各地区的少年军校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探寻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例如,河北保定市的青少年宫,将课本中的地道战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立体说明书”,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刻体验历史。
课程创新尝试
北京市少年军校采用坚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思路,举办了教育体验活动。“国之重器”模型课程以及“长征精神”体验课程等沉浸式教学活动,每场都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钱蓉晖指出,这标志着军校课程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少年军校在各地的实践活动,探索与创新的成果令人振奋。在众多活动形式中,你认为哪一种对孩子进行国防教育的作用最为显著?欢迎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