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祖国的山水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他在笔下创作出了山水诗词,这些诗词中存在着对祖国山河的称赞,并且也体现出了革命历程的气势恢宏。
诗绘山河盛景
毛泽东诗词对祖国山水有极为出色的描绘,在《沁园春·长沙》中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描写,生动展现出南方生机勃勃的秋景,在《沁园春·雪》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北方雪景的雄浑大气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诗句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华大地的壮美。
立志拯救民族
当时,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状况,“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这类诗句,反映出国家所处的艰难情形。毛泽东处于青年时期时,立下了在危难中拯救民族的远大志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对他这一宏伟志向的诗意表述,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山水情怀深沉
毛泽东对水怀有喜爱之情,他对山也怀有喜爱之情,他有着强烈且深沉的山水情怀,他在不同情境里描写自然景观,这反映出他心境的变化。白色恐怖笼罩时,像大革命失败之际的武汉,呈现出“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景象,此时景物显得沉郁苍凉 ,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时,出现了“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的描述,此描述充满了激昂斗志 。
逆境奋勇前行
革命征程面临诸多险恶环境,像“路隘林深苔滑”这种情况,还有“赣江风雪迷漫处”这类状况,然而革命军民有着“雪里行军情更迫”的表现,也有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表现,展现出无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毛泽东的诗词激励战士们踏平坎坷,持续不断地前进,为革命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讴歌建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的主题发生转变,开始歌颂建设事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描绘出了建设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展现出中国人民励精图治、重整河山的豪迈气概,让山川大地呈现出风和日丽、充满希望的景象。
重临故地感慨
1965年5月,毛泽东再次登上井冈山,他不远千里前来探寻这片曾战斗过的土地,回忆往事时,他表示还记得当年战火纷飞中,历经九死一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此时内心感慨万千。他看到了当下到处呈现出的美好景象,一片生机勃勃,耳边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山间的高路曲折蜿蜒,一直延伸到云端,这样的情景让他由衷地发出赞叹,觉得祖国江山如画卷一般美丽,这充分表明他对祖国山河以及革命所取得成果的无比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