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为高校授牌,科普活动同步启动

5月22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宣布启动了一项引人关注的举措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21所高校的36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举行了授牌活动。这一事件标志着大中小学科普教育资源实现无缝衔接的新篇章正式开启,一场面向广大学生的科普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授牌启动科普衔接

5月22日,在北京,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成功举行了21所高校的36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同日,还同步启动了“百所中小学科普教育高校行”活动。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中小学与高校的科普资源将实现紧密对接,中小学生将有机会踏入高校校园,同时,高校的专家们也将走进中小学,共同促进科普教育在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融合。

多元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高校科普教育基地 _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_ 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新设立的36个科普教育场所已遍布京城知名高校,涵盖了众多类型多样的场馆。在这些场馆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包括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则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等。这些场馆将为中小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科普学习体验。

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

中小学生在科普场所能够学习知识,同时也有机会进入实验室。以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中心为例,学生们在农业大学等高校教师的辅导下,可以研究“舌尖上的科学”的前沿课题,亲身感受大学科研环境,这种深入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资源整合双向科普

 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_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_北京高校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市计划依托高等教育科普教育平台,深度开发场馆和专家资源,打造科普教育资源库。此举旨在同时,推动各区各校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涵盖向外拓展和邀请专家等方面。中小学生得以进入高校学习知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高校专家也走进中小学开展讲座,以此促进科普教育的互动与广泛传播。

科普团队助力成长

资深院士及资深教授将组建“科普演讲团”,对中小学生展开巡回演讲活动。同时,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览亦将同期举办。该“科普演讲团”旨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科普知识,而成果展览则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

持续推动科普工作

北京高校科普教育基地 _ 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_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王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指出在推行教育“双减”政策之际,对科学教育的“加法”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北京市计划强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致力于培养科普领域的专业人才。此外,北京市还将科普活动与教学及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与创新教育模式,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期,北京教育系统推出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在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潜在影响,公众意见不一。我们衷心希望读者关注这一话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可通过点赞、分享文章以及发表您的见解和评论来共同探讨。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