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探索建设新征程,毛泽东曾警示本领恐慌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警示,要求防范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一生都亲身践行,始终坚持学习。他这种学习精神十分令人动容。

警示本领恐慌

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队伍里存在“本领恐慌”,强调这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他深知随着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员干部必须持续提高自身本领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这一告诫促使全党重视自身能力提升,为革命胜利筑牢了思想根基,让大家意识到学习新本领的迫切性。

探索经济学习

毛泽东防范本领恐慌_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_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组织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其目的在于学懂经济工作。在学习过程中,他态度认真且严谨,针对相关内容给出了肯定或者否定的评语。邓力群回忆的读书侧影生动展现出毛泽东探索经济建设规律所付出的努力,这些努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开启读书计划

毛泽东要求全党打好科学技术方面的仗,同时开启新的读书计划。他曾想请两三年假去学习自然科学,可惜未能实现愿望。即便工作十分繁忙,他仍坚持学习。这体现出他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提升自己持有执着态度。

热衷学习外语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_毛泽东防范本领恐慌_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已认识到学习外语有着重大意义,在红军创立阶段,他会抽出时间来学习英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期间,他学习英语的兴致达到最为高涨的程度,在1972年,他还向周恩来等人着重强调,下一代需要多学习外语,目的是能够吸收外国优秀事物。

重视社会调查

1913年,20岁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提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瑞金时期,他进行寻乌社会调查,写下《调查工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认为社会是“无字天书”,强调学习要结合实际。

践行终身学习

毛泽东防范本领恐慌_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_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曾指出,工作繁忙之时需“挤”出时间来,遇到看不懂的内容得“钻研” 。工作人员整理床铺时,要依照原来的模样摆放书籍,如此他便能顺利找到书 。1976年8月26日,他索要的最后一部书籍是《容斋随笔》 。他一生始终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为共产党人留下了宝贵的读书遗产 。

毛泽东的一生,始终处于持续学习的状态,他为我们树立了值得敬重的光辉典范。大家有没有从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中得到鼓舞?如果有,不妨通过点赞、分享的方式,一起将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传播下去。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190号​ 咨询电话:0393-855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