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一则关键通知,其目的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落实相关的工作部署。基于此,第三批共计23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2023-2026)”的名单已经正式对外公布,并且相应的授牌活动也已完成。这一行动无疑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
命名背景与意义
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响应教育部等十八部门的相关指导意见上海青少年教育基地,针对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且投身科研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需求,推出了基地命名项目。至目前,已有94家基地被命名,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科技创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培育未来的科研人才拓展了新的渠道。
命名流程
此次命名流程包括了严格的申报、评审和公示等环节。众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经过多轮选拔,最终有23家单位脱颖而出。这一严谨的筛选机制有效地确保了入选基地在科技创新和教育实力方面的卓越品质。
基地类型
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类型丰富。包括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研成果的机会;涵盖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制造高科技成果的企业以及科技园区,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设有致力于宣传、教育和展示高科技成果的科技展览馆,通过直观方式传播科技知识;同时,还有运用尖端科学和高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专业科技教育机构。
平台上线与预约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已全部接入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平台,同时提供了预约功能。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访问特定网站https://shsunshine-zp.shec.edu.cn/kcw/#/home上海青少年教育基地,方便地查阅基地信息并完成活动预约。
基地作用
这些基地依托于市科创委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资源,坚持公益原则,成功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变为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材料。通过周密策划与组织多种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同时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水平。
后续展望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迎来了第三批基地的加盟,这一举措标志着该领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预计这些基地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创教育资源,从而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拥有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年轻人才。
社会各界对这类科技创新教育机构可能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的影响持何种观点?欢迎点赞、分享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观点。